当前位置: 首页 > 司法调研 > 理论研究
坚持问题意识是开展调查研究的关键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07-21 10:42:06 打印 字号: | |



机关党委一级科员 刘静


实地调查研究,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种基础方法,但也不止是社会学的事情。说起社会学家的调查研究,应是绕不开费孝通先生的,从《江村经济》到《乡土中国》,荣誉和经典的背后,是他围绕中国乡村社会问题走出书斋、深入农村实地开展调查研究的数十年艰辛努力。诚然,今天党中央所提倡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并非是出自学术研究的目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同样极为重要,但是比起对社会问题现象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在生成机制的深刻分析与阐释,寻求一条有效的问题解决之道显得更为关键和必须。即,发现真情况—解决真问题才是现在我们调查研究的主要路径方向。我主要有三点想法和体会。

一、解决问题的出路不在办公室

有的老师布置作业,让小学生每天写日记,学生及其家长就十分痛苦,苦于无米下锅,“不知道写什么”。原因大致在于,学生每天的生活不是坐在学校的教室里上课,就是坐在培训班的教室里补课,接触到的真实可感的生活实在不足以撑得起每天的日记素材。开展调查研究也是这样,坐在办公室里,拿着分配到的选题任务,固然可以有现成的数据、案例以及报告材料作为参考,再辅以相关研究论文,不妨可以撰写出一篇像模像样的调研报告。但是,我们不是在做学术论文,调研的目的绝不在于形成一篇调研报告,而是要为决策服务,而决策是要为人民服务的。没有亲临一线实地调查,没有真正听到基层群众的话语心声,在对真实情况的了解和把握上总归是有所隔膜的,那么没有经过充分调研的决策成果很容易成为无法落地的“空中楼阁”,在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行性上打了折扣。

李强总理说,“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这让我联想到过去还有句俗语叫“屁股决定脑袋”,用文明一点的说法大致就是“位置决定想法”。我想,这就好比在我们调研中,坐在办公室里想出的问题和办法,应该和坐在群众家门口或一线现场琢磨出的是不太一样的。毕竟整日坐在办公室里,碰到的问题更多只是我们关注的问题——更专业、更宏观,而不尽是群众关心的问题——也许更琐碎微末、但也更实际迫切。最高法院张军院长提出调研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兴许也有点这意思在内?所以,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写话题作文,要带着调研主题,去实地、去实际的人群中间,看清现象,聆听抱怨,然后提出问题。

二、调研问题要“真”且“实”

所谓“发现真情况,解决真问题”,都强调调研发现和解决的问题要“真”。其实我想,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往往不至于太“假”,但有时候会很“虚”,所以我理解的“真实”问题是抓铁有痕,是切中肯綮。

任何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之分,数据和资料也许会揭示某种问题现象,但是有时候现象≠问题本身,在很多情况下本质常常被现象所掩盖,要从现象窥入问题,把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高度。一种现象的背后可能指向不止一个问题,这就要把握调研的核心主题,从“小切口”的问题进入,浅入而深出,由点及面,由小见大,直击典型问题,发现共性问题,鞭辟入里抓住真正要解决的问题点,方可廓清迷雾、拨云见日,尤要谨慎陷入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的的空虚之中。

此外,我们都知道,调研的核心不在于对已知数据和资料的分析,而在于由此出发的讨论、交流,不限于和基层工作人员交流、和对象群众交流等,我们就是要从群众口中、基层反映中“捕风捉影”,一些问题和思路就是在这些交流中被意识到和挖掘到的。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调查人员,尤其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因为调研不是工作检查,也不是汇报活动,想要了解真实的问题,就要尽可能平等地进行问题探讨,像社会学调查中访谈调查的形式就很好。毕竟在任何一次工作检查或汇报中,难免谈成绩多讲问题少,而这较少的问题又常是久经筛选过的了。

三、关于问题的解决

有的调查研究偏重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但是缺乏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调研报告上半篇“精彩”而下半篇“乏味”。有的调查研究更是连问题本质也没有琢磨清楚,就满足于在形式上塞满了大而化之、笼而统之的举措和建议。

我想着,调查研究就好比是看病问诊,当然,一个是治身体的病症,一个是治社会的病症。听说中医看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就是要从观气色、听声息、询问症状、指摸脉象这么一整套流程走下来,全面深入了解病人的情况了,才敢尝试给出诊断。可见,要发现病症是很不容易的。有时候调研中也确实存在了解真实情况难的问题,对提出正确的对策也增加了难度,但是采取多种方法的话,问题的真实情况还是能了解到的。更何况,越是难以了解到的情况,往往越是敏感问题、要害问题,掌握了这些情况,往往也就越能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钥匙。医生是凭借医德而认真负责,我们呢,大概就需要凭借更加坚定的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来真正把问题情况摸准摸透了。有时候,遇上重病或者疑难杂症,医院会组织多方会诊,这也很好,我们调研中遇到疑难问题了也要集思广益,多找些相关部门、组织的人员,多研究,深探讨,才能开出有效的药方。还有些顽疾并非一个疗程可以彻底治愈,就需要复诊,用来评估病情转归及治疗的有效性,并确定进一步治疗的方案。这就好像调研之后进行决策,但是要适时对落实情况和反响进行再调研,如果决策方案有效,那么可以形成类似**疗法一样的经验制度,如果贯彻过程中出现其他问题,亦可以及时补充解决。调研不是一走了之、一写了之,而是要真正锚定解决问题的目标。



(以上文章获评泰州中院“我与调查研究”征文三等奖)

 
责任编辑:靖江法院